種植紫云英技巧方法,重視蟲害,要想產量高要注意的問題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26 10:06:20來源:姜小迪
使相當數值的落田種子上浮,可在下風處收集,增加種子產量。病蟲害防治,為了保證紫云英高產穩(wěn)產,在搞好栽培和留種技術的基礎上,認貞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,也是綠肥生產中十分重要的方面,彷別對紫云英種子豐產關系更為密切,在開花結英期間,各種病蟲盛發(fā),必須加倍注意。
主要蟲害,媽蟲為害紫云英的妍蟲主要是豆妍,土名草子蟲、抽蟲等。成蟲、若蟲常群集于葉背及葉柄上,尤以頂芽嫩葉為多,大埴繁殖時莖稈上也密集很多,使莖葉萎縮,往往形成一攤一攤的為害中心。蝸蟲繁殖能力很強,據資料報道,在紫云英生長期間,可以繁殖十代以上,當氣溫為16-25度,相對濕度為75%左右時,4-5天就可繁殖一代。奶蟲性喜干旱,遇冬春干旱,晚秋或早春遷入的蟲就多。一般天旱或晴雨交替時發(fā)生多,低溫陰雨連綿發(fā)生少;高旱地發(fā)生多,低洼地發(fā)生少。
在長江中下游,每年可出現兩次高峰期,第一次在十月份秋早季節(jié),氣候條件適宜,可延至十一月份;第二次在三、四月間,如遇春早,為害嚴重,最早在二月下旬就造成為患,清明前后為害更重。江蘇省蘇州地區(qū),有時在成熟前(7月中旬以后)還久重為害,嚴重影響結實,造成減產。
薊馬紫云英薊馬又名草子薊馬,發(fā)生也比較普遍,在浙江被列為留種田最大的蟲害。據福建、湖南資料,一年町發(fā)生六、七代至十代左右。清明前后大量繁殖,從紫云英現蕾開始至整個開花期都能為害,并隨紫云英陸續(xù)開花而逐漸擴散。薊馬喜干旱氣候,湖南省觀察,一般溫度在25度以下,相對濕度在60%以下,旬雨量不超過30毫米左右時最適于繁殖。薊馬怕光,白天躲在花內,傍晚、夜間及陰天出來活動。
薊馬卵產在花曹及花梗組織內,若蟲孵岀后,就能為害花器,刺吸子房汁液,使子房受傷,天晴干枯,遇雨腐爛,造成大量落花、有花無英或癟子現象。檢查薊馬是否發(fā)生,可于三、四月間晨雪未干時,以手拂花盤,有蟲就會粘在手上或于露水干后,用涂肥皂水的白碗置花下,輕輕拍花,薊馬受震,便會跳落。潛葉貞紫云英潛葉蠅又名草子夾葉蟲。在浙江、湖南一年發(fā)生五、六代至十代以上。晚秋遷入綠肥田中,次年三月初為害開始加重。
四月中下旬,由于大面積綠肥田已耕翻,成蟲集中到留種田產卵,蟲口密度迅速上升,可造成嚴重危害。成蟲產卵在葉背組織內,出現白色小斑點。幼蟲孵化出來后,在葉片內食葉肉,形成彎曲的白色潛道,影響光合作用,嚴重時能使葉片枯萎脫落。幼蟲在潛道內經7-15天羽化,飛出產卵。成蟲多喜潛伏在生長茂密陰暗濕度大的植株下部。
地老虎俗稱土蠶、地蠶、切根蟲等,是一種多食性害蟲,每年發(fā)生四、五代,一般第一代幼蟲為害較重。紫云英田是地老虎的重要越冬場所,三月中旬成蟲盛發(fā),四月上旬至五月上旬幼蟲盛發(fā)。綠肥田翻耕時,三月齡以內幼蟲占多數;四月下旬至五月初,留種田內四齡幼蟲占多數,但每年隨溫度的變化而略有變動,由于蟲齡高、食址大,常咬斷花軸,嚴重彩響種予產駐。
葉甲俗稱草子蟲、烏殼蜩等。一年發(fā)生一代。一齡幼蟲食害嫩芽及花蕾,四齡幼蟲及成蟲食害葉片、花瓣、花萼、葉柄、嫩莢等。三月上旬開始從越冬場所遷入紫云英田內,三月下旬開始出現幼蟲,以后幼蟲與成蟲混合為害,四月下旬至五刀初,在留種田內為害最重。